你的位置:九州ol安卓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包拯晚年丧子,差点绝后,多亏了守寡多年的儿媳,才喜得一子。_崔氏_孙氏_董氏
包拯晚年丧子,差点绝后,多亏了守寡多年的儿媳,才喜得一子。_崔氏_孙氏_董氏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23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包拯,或称包青天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,他以清廉的品格、铁面无私的执法和对百姓的深厚情感,成为了后世推崇的清官典范。作为一位公正无私的官员,包拯整顿吏治,为民请命,民众常以他为清正廉洁的象征。包拯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一生有过三任妻子,但令人意外的是,他的子嗣并不多。包拯的第一个儿子早逝,年仅20岁便撒手人寰。长时间未能再有儿子,使得包拯一度面临家族断后的困境。直到他60岁那年,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儿媳的守寡和她的坚持。在包拯的60岁生日那天,大儿媳带着一位婴儿走进包拯的家门,这个婴儿便是包拯的第二个儿子——包绶。今天,我将带领大家一探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。

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,关于她的记载非常简单,仅有一句话:“早亡未育”。李氏在与包拯结婚后不久因病去世,包拯痛失爱妻,深感悲痛。李氏去世后,包拯又迎娶了董氏,董氏为包拯生下了一子一女,儿子名为包繶,女儿的姓名已不可考。包繶成年后娶了一位名叫崔氏的女子,婚后两人育有一子,为包拯增添了新的希望。全家人生活和乐融融,但不幸的是,包繶在20岁时因病去世,包拯失去了独生子,痛心欲绝。更不幸的是,几年后,包拯五岁的孙子也因病夭折,包拯在痛失独子和孙子之后,心情异常沉痛。

展开剩余58%

包拯虽然为人刚毅、果断,但他心地仁爱,思想开明。尽管崔氏才年纪轻轻,他依然不忍她守寡,常劝她再婚。然而,崔氏坚持不愿再嫁,她对包拯说:“公公的美名传遍天下,我能够代替丈夫照顾公公,已经心满意足,不愿再婚。”崔氏最终守寡二十余年,为了表彰她的贞节,宋哲宗甚至下旨封她为“永嘉郡君”。

包拯的第二任妻子董氏因年事已高,已无法再生育,这使得包拯的后代问题变得尤为迫切。为了延续家族的香火,包拯又迎娶了一位妾室——董氏的陪嫁丫鬟孙氏。孙氏嫁入包府后,也未能很快怀孕,这令包拯十分失望,最终决定休掉孙氏,并将她送回娘家。然而,孙氏其实早已怀孕,只是包拯并未察觉。被休之后,孙氏发现自己怀有身孕,而包拯的大儿媳崔氏也及时察觉到了这个秘密。

为了避免声誉受到影响,孙氏和崔氏密谋偷偷地将孩子生下来,最终诞生了一名男婴。这一切虽然充满了隐秘,但却是出于不得已的选择。在宋朝时期,女人一旦被丈夫休弃,往往会被社会严厉审视,若怀有身孕,甚至可能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。为了避免这种羞辱和惩罚,孙氏和崔氏只能选择偷偷生育。

包拯60岁生日时,大儿媳崔氏抱着婴儿出现在包拯面前,向他说明了孩子的身世。包拯得知后,欣喜若狂,他为这个婴儿取名包绶。包绶年仅5岁时,包拯因病去世,从此包绶便由崔氏抚养长大。包绶长大后,继承了父亲包拯的为民清廉的遗志,成为一位知名的清官。他一生贫困,家中财产仅有四十六枚铜钱,临终时,有人说包绶是因为过度劳累与贫困而去世,虽不知其真相,但他清廉的名声,至今传颂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